新聞詳情
新常態對傳統生豬養殖戶的沖擊
發布時間:
2016-01-28
來源:
原創
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結構轉型的重要階段,增速放緩,大量農民工回流創業,其中有不乏加入養豬行業的,而養豬行業亦發生較大變化,環保的日益嚴格、風險和成本的不斷提高、市場行情波動加劇、大資本的加入,促使規模化集約化日趨明顯。面對經濟新常態下格局的逐漸形成和養豬大環境的整體變化,散養戶的路應該怎么走?
一、新常態下傳統生豬養殖戶所受到的沖擊
1、環保評估對傳統散養戶的壓力
2015中央一號文件第一項第6點提出加強農業生態治理,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,深入開展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,按規定享受相關財稅政策,各省市級單位也出臺了相關文件,并逐步取締了一些糞便污染嚴重的養豬場,使得目前養殖戶面臨種種苦境:豬糞污染已造成需要治理,養豬場選址錯誤只能破拆,資金不足環保工藝不夠,規模超過周圍環境的承載,面對規?;⒓s化、標準化養豬場環評競爭力下降。
2、養豬業風險和成本的提高
2000年以來,各種疫病在全國大面積爆發,給各大小養殖場造成嚴重損失,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,并出臺了一系列的補貼措施,進而引發了新一輪養豬高潮。但是許多傳染病依舊難以凈化,生豬疫病日趨復雜化,發病率、死亡率不斷上升,導致風險越來越大,成本越來越高。由于中國養豬行業大多屬于依附于農業的弱勢產業,目前還未進行全面的改革和優化,造成許多散養戶未受過專業培訓、對養殖風險認識不足、缺乏經營管理之經驗、盈虧全看市場,導致了投資大、成本高、收益低的局面。且不說隨著物價的不斷提升,隱性成本的提升,單單飼料、疫苗、獸藥、器材的價格就在不斷上漲,養豬利潤不斷下降。
3、市場行情跳出規律捉摸不定
過去豬價行情整體呈周期性起落,有矩可循,養殖戶完全可以通過調整出欄時間將利益最大化。而目前豬價行情整體無規律可循,甚至在2014年和2015年兩年達到豬價跌漲極端,造成養殖戶大進大出。就目前供需方面來講,中國豬肉供需已達到平衡,市場早已飽和,且豬肉消費比例在不斷下降,牛羊肉比例持續上漲,這也是造成行情變化的因素。而養殖戶與屠宰戶之間的博弈也造成了豬價的震蕩。而中國產能結構轉型才剛剛開始,不能一蹴而就,豬價行情也會不斷受到各方面因素的沖擊而持續震蕩,并且這種震蕩并不受限于散養戶。
4、大資本的加入對行業的深度影響
目前各行業資本老大爭相進入農業,特別是養殖業,而這對養殖業原本的生態沖擊不可謂不大。雖目前因外行資本進入養殖存在一定的跟風和盲目,并不懂得養殖業的風險與機遇,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,但終會對養殖業有綜合的全面的認識,摒棄固有思維,帶動養殖行業的發展與進步,并逐漸掌握行業的話語權!因此,大資本投入的逐步跟進與技術的不斷革新,將不斷瓜分散養戶的市場與利益!
二、路該怎么走:家庭農場和公司+農戶是未來散養戶突破重圍的轉型方向嗎?
1、什么是家庭豬場?家庭豬場就是一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,合法從事一定規模的生豬生產經營活動,并以生豬養殖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新型畜牧經營主體。家庭豬場相對傳統散養戶,在選址、規模、技術、豬場制度、飼養管理、疾病防治、生產經營、環保措施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。家庭豬場的模式對接國家生豬養殖的政策,受助于農村集體土地產權的改革,符合未來養豬行業的潮流,順應了經濟新常態下,農村務工人員回流創業的新格局,也是全國散養戶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!
2、在環保、成本與風險、市場行情以及大資本的多重壓力之下,不少養殖戶與大型企業開展公司+農戶的方案,不僅解決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而且實現了盈利!“公司+農戶”,顧名思義是將“大公司”與“小農戶”聯結起來。公司+農戶是以農業產業化為主導,以公司為載體,整合并充分利用養殖戶資金、技術、勞動力、土地、采購、生產、市場等資源,由公司負責飼料采購、技術支持、產品銷售等工作,農戶負責具體的飼養管理,公司和農戶分工合作提高綜合效益!目前這種模式運作比較成功的,當屬溫氏集團,后續不少的飼料及養殖企業也運作的如火如荼,如正大集團、湖南百宜集團、新五豐等都在大量地開展合作,并獲得了較大的成功,實現了公司+農戶的雙贏。
小結:中國養殖行業已進入轉型新常態,不變則亡,以不變應萬變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。散養戶若要在這夾縫中為自己的豬場求一線生機,通過轉型成為更加專業化的家庭豬場或與大型企業尋求合作運作“公司+農戶”模式形成突破可能是一個較好的出路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,唯有做好萬全的準備才能時刻迎接挑戰的來臨。
歡迎各位養殖戶朋友加入百宜云養殖技術服務QQ群:192828133,探討養殖技術,交流養殖心得!
上一頁
上一頁